潮谚“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2022-05-15 上午 11:1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   
分享

  潮汕地区有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粽子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孜曰粽,日角黍。”

  说起樟林粽球,最出名的当然是老三和粽球,另外还有……(欢迎大家补充)

  潮汕人端午节除了吃咸甜双拼粽子,还要做栀粿。端午时节,潮汕地区湿热交加,古有“恶月”的说话。本地人应时应景,在端午节,采摘栀子制作栀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时令保健食品。一举两得,所以流传至今。

 

  栀粿原料为糯米,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上好的糯米浸泡后磨成粉浆,配入捣碎栀子(民间通称枝子或黄枝)浸泡滤渣成为黄色药液,然后又再用铺姜碱液拌匀(铺姜是潮汕通称的青草药,晒干煅成炭末,浸水滤渣取液),入蒸笼蒸熟便成粽黄色晶莹润滑的香喷喷优质栀粿。吃的时候并不用刀切,而是用纱线牵拉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盛于盘上,用白糖粉蘸着吃,甜润爽口,凉喉解渴,有清热祛疫助消化的作用。

  通过对晋代以前粽子原始形态的考察,我们发现,潮汕的栀粿,具有早期粽子的明显特征,很可能与“七样羹”一样也是晋代中原古食俗的遗存。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