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3000人VS20000人的战役,广东大埔红色之旅留下最深的感动
2022-06-08 上午 10:3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新浪网   
分享

1

  广东梅州大埔县的三河坝因处在梅江、梅潭河,以及汀江三河交汇处而得名,自古以来不仅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还是自唐代以来人们出入大埔的最重要码头。在大埔县游玩了几天,发现当地的水系网络发达,江河湖川资源非常丰富。打开手机地图查看某地时,总能发现一些地名与“水”有关,例如湖寮、西河、洲瑞、银江、清溪、三河坝……几乎全县近半的镇名都带着“水”。

  在到大埔旅游的头两天,我分不清看到的江河都叫什么名字,后经当地人指点才明白些——流经县城和百侯镇、枫朗镇的是梅潭河,茶阳镇那边的是汀江,大麻、高陂、银江的是韩江,西河的是漳溪河……据说,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莅临三河坝劳军时就是从大埔三河码头登岸。

  我们今天要去的建在三河笔枝屋山山顶的“三河坝纪念园”是大埔众多与水相关的红色景点,属于中国革命纪念园之一,其中记录了一段关于大埔的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2

纪念园区巍峨高大的牌楼

  穿过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高大牌楼后,一座风格朴素的纪念馆呈现在面前。纪念馆的前广场有一排革命先烈的铜雕半身像,并矗立有一尊高大的朱老总铜制立身雕像。一位七八岁年龄的小朋友正站在铜像前,一板一眼地向游客们介绍着纪念园的情况。

3

纪念园广场上朱老总的铜制立身雕像。

4

  返回到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的门口,另一位10岁小女孩也正在给游客们免费宣讲三河坝战役的背景。小家伙身着红军军装,头戴军帽,表情严肃,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正声情并茂地为游客呈现着93年前那段具有重大意义的惨烈阻击战役!演讲过程中,不断有游客给予小女孩儿热烈的掌声鼓励。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内详细叙述了当年战役的背景和意义,可以说:古田会议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规定了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三河坝战役则奠定了“朱毛井冈山会师”的基础。至于为何会在大埔山区会有此血役,则与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有关。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调动军队对起义军发起攻击,妄图一举歼灭起义军。起义军遂撤出南昌,一路南征战略转移。10月初,由朱老总率领留守在梅州大埔的第十一军二十五师、第九军军官教育团以及大埔农军共3000人,与国民党钱大钧部20000万人在三河坝地区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掩护起义军主力部队继续挺进潮汕。

  至战斗结束前夕,为尽可能多地保留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给今后的大部队留下更多珍贵的种子,执行阻击任务的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赵晴川和他的全营官兵,主动请缨掩护朱老总指挥的阻击战役剩余部队撤离战场。

  在纪念园的体验式战壕区,你可以看到模拟战场的环境和阻击战的假想场面,战斗可谓十分激烈。至战役全面结束之前,赵营长率留守部队已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

5

  直至战斗最后一刻,阻击部队战壕里的弹药全部打光了,战士们开始白刃战,刺刀打丢了,起义军就用大石头和拳头痛击来敌,直到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全营官兵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期间无一人逃跑,无一员投降,光荣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艰巨任务。

6

  在阻击战的模拟战壕旁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上书朱老总亲笔书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15个镏金大字。碑座雕刻有开国上将,南昌起义军第11军25师原师长周士第撰写的碑文。在景区讲解人员的组织下,所有现场游客集体祭奠了参加战役的全体烈士。我们在纪念碑旁凭栏远眺群峰对峙,三江汇流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

  这支由朱老总指挥并成功撤离战场的部队,于1928年4月最终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完成了胜利会师,从此形成了中国红军的主力。如今回过头去再看这段丰碑式的红色历史,三河坝之战必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壮举。三河坝战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虽在战场上有所失利,但却奠定了全面革命的最终胜利!

 

  (原文刊登于“新浪网”,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