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奇景相对出,一冠雄鸡顶天来
随着马达“突突突”的欢笑声,轻舟缓缓漂入深水区(风景精华区):美景相竞出,扁舟滑万波。只见江左(北岸)迎面慢慢驶来一艘猩红石巨舟,整体由一柱柱直立的岩墙拼接成,尖端如巨鲨嘴,浑圆的顶部覆盖稀疏草木,中央挺立一尊石鸡,这就是“粤八大风景名胜”之金鸡岭。“鸡”以红砂岩为基座(总面积16平方千米),高踞(海拔338米)西北隅,背、头、身由大小不等3巨“石蛋石”垒叠,冠脚间距7米,嘴尾离约20米,身宽约5米,俯视湘粤大地,昂首北啼。
传说,吕洞宾在南海某仙岛盗一只金鸡,赶赴坪石时天已大亮,他只好把金鸡缚在山上,叫1位天将把守,自己回天庭应卯。3天后吕来觅鸡,鸡早已化成顽石。据《乐昌县志》载:“金鸡岭为平石水口关键,四周峭壁,山顶平坦,可容数百人。咸丰间乡人何怀桢、吴楚桂等修筑要隘,附近居民多避乱其间。”金鸡岭,形态万千:竖看像峰,横睹俏壁,正瞄似墙,侧视如峰,俯瞰成龙。景随四季变,象随昼夕新。清·沈宝善《金鸡辉映》诗赞美:“仰望芳菲吐满千,金鸡岭映拱瞻前。玉台九子东西献,石镜双童左右联。千仞凝青真可赏,一拳滴翠最堪传。随时朝向年年旺,折桂坊前万古连。”传说洪宣娇曾领2千女兵在此驻军抗清,给该岭镀了一层神秘色彩。

图为魅力四溢的金鸡岭。
金鸡岭既是当地风光的神来之笔,又如满载旖旎风光,溯江北上的航空母舰,浩浩荡荡的景致接踵而来。来到用武之地的小舟,如履平川,放胆悠游,如驶入景观丛林:冲天纵立的一字峰,如金鸡岭的天然照壁,有效缓解了南风对岩体的吹蚀。潮平两岸秀,风正一舟轻。两岸景色争奇斗艳:有老象浴江、雪瀑高悬、巨鲤饮湾、芳草染岸、蘑菇登顶、巨螺吹天、海狮啸霄、孤豹沉思、神猿望江、紫龟欲渡、群猴出洞……油稣稣的芦苇始终是水牛湾的秀眉,它们总会填补风景中的缺陷,给人输送喜悦的信息,提供充满希望的画面。
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昆亮兄突然发声,手指右前方一块祼岩说,那就是曾经最繁盛的广铺码头。我们请艄公将船贴近码头,凭悼几乎报废的独木舟,还有它的伴侣——“南无阿弥陀佛”保护碑,水牛湾的水运优势锐减后,这些码头也成了昔日黄花!
江天一色无纤尘。昆亮兄接着说:“这是九泷十八滩的第一滩——鱼粮滩。当地谚语:‘一堤百里无人烟,裸体能撑白板船。’当时船夫的撑杆戮在岩石的洞坑象蜂窝一样稠密!”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乐昌泷在乐昌县西北六十里,自泷口以上至平石,凡有六泷。乃郦生所称。崖壁峻阴,岩岭穿空,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者,泷中之山名监豪。两峡相抵触,欲崩欲陷。”唐韩愈《泷吏》:“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六泷古名武溪,或以为即马援门生所歌武溪深者,水最湍怒,舟上下砅石,单船小水易漂没,故必用双船,其力能与石斗,船胜石则生之机,石胜船则死之机,固峤南之绝险处也。……予尝有《上泷谣》曰:‘篙直如箭,船石不见。篙曲如弓,船石相舂。’又歌曰:‘上泷下泷舟不同,双船与石相争雄。’”又诸泷险在水,众峡恶在山。
清屈大均《泷中》诗:“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清代许炳章《白茅泷》诗曰:“万人维舟饬篙橹,衔尾渐进如昏鸦。初笃绿岸涉澎湃,十步九顾长吁嗟。”乐昌峡蓄水后,许多险滩难觅踪迹。一位撑排者,手中横执撑杆,扭曲的倒影在碧绿的江面荡漾,与我们对视后,各取前程。西照的江面,如洒满金粉,熠熠生辉。神采奕奕的芦苇是大自然赐予水牛湾的厚礼,它们精心对缺陷处给以及时弥补,润色,是水牛湾杰出的美容师,始终给人提供力争上游的信心。
轻舟继续在“百里无树知地僻,四围绝壁觉天低”的江面南去,我们不厌其烦地饱览沿线绚丽风光:那垂直节理的岩壁,相互拼拢,如熏得半透的肉块,又如粗糙的水墨画,有效丰富了沿江风景内容。紧邻岩壁兀立一尊人脸形岩体,当地人称白脸仙,只可惜这位仙人孤守江岸,毫无成效。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轻舟是江水的起膊器,所过之处均会唤起叠叠涟漪,相互撞击的波纹是阐述水灵气的生动词句。昆亮兄遥指左前方2根椭圆体桥墩说,这就是罗家渡,泸溪从北面汇入。这个历史上坪石著名的渡口,在嫩黄色夕阳照射下,显得更加醇美,悲壮。
接着,昆亮兄指使小舟向右侧岩岸靠拢,说树丛中有通古碑。没等小舟贴近岩岸,我就急忙抓住岩块突出部位,身子如蚂蝗一样粘住岩面,然后循坡爬上,钻过荆棘丛生的缝隙,只见一通石灰质碑巍然挺立。这是一通管埠码头清同治年间的《流芳百世》碑,载录捐建情况。官帽顶中央的葫芦刹,寄予捐建者厚望。昆亮兄介绍,这是请当地农民挖出来的碑,镶嵌在石槽间,极罕见。从此碑往西,石板路两侧仍竖立民国年间《募捐罗家渡渡船碑》、《利涉大川》、清代《流芳百世》、皇清嘉庆年间《永庆安澜》,可见该码头的显赫地位。据称,当年中山大学、上海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与同事许慧芝沿此道边漫步边讨论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巴赫、斯特劳斯等外国著名音乐家,以及《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后人称此道为“思乐小径”。
天色向晚,昆亮兄催我们登舟续游,被细嫩鳞波覆盖的江面显得更迷人,一位鱼夫停舟观望,有鱼歌唱晚的韵味。眼前呈现西陵峡的风光,一舟轻浮,万鳞闪耀。两岸雄峰隔江吻,一江清流送爽快。

图为两岸奇观相竞出的水牛湾。
“韩泷烟雨”名天下,众神祭祀闻来久
我们此游的终点是临“滦”而造的韩泷寺,又称将军庙、周府君庙、韩公祠等,故有“一庙三神”说,民间称之老爷庙,乐昌十六景之一“韩泷烟雨”。据《水经注·南水》载:“武溪水又南入重山,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崖峻险阻,岩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据清同治《乐昌县志·坛庙》载:“周府君庙,讳昕,汉凿泷路通舟揖有功,其庙在庐溪水,名曰新泷,县西北一百五十里”。秦楚的南海尉任嚣、南越王赵佗曾途经;因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伏波将军马援门生作《武溪深行》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敢临。嗟哉,武溪何毒瑶!”始建,据张齿《汉周府君庙碑记》载:“……桂阳太守周公,名昕,字君光,徐州下邳人也。……桂阳与乐昌挡壤,六泷之水源发王禽之麓,散为十二川,自瀑止亭,止于曲江。一由其浍石剑,起惊涛天,激震雷凭,空怒马奔。敌无论商贾难之渔者,亦为股栗。漂航溺舰,往往危之,虽吕梁之冲,瞿唐之险,不啻也。公独深忧之。遂命吏鸠工凿石,夷高填卑,平奔湃,疏逆流。上溯于楚,下连于韶,为数千里之通津,俾百世而下无病,涉之苦,免倾覆之虞,皆公力也。……”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郭苍《周府君功勋碑铭》有类似载录。

图为韩泷寺古迹。
滔滔武江奔流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迎来了贬潮州路经的韩愈。展望凶险的江面,韩愈作《问泷吏诗》诗:“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并挥题“鸢飞鱼跃”,时称“临泷寺”,后人在罗家渡边建韩公祠(韩公庙)。据清同治任衡《乐昌县志·艺文志·建泷神庙记》载:“……仍以旧岸废祠所祀汉桂阳太守周府君昕、唐潮州刺史韩文公愈、唐韶州刺史邓忠襄公文进、秦南海尉赠御封将军任嚣、及所谓潮王者,无考,疑即赵陀各为像主之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神也。……”重修的庙配门联:“笑尔惊泷,此刻天良俱有;怕君登岸,那时道理全无。”神龛同供马、周、韩3人塑像。一寺被突破不同身份,逾越不同时空,纵跨数朝历代,不厌其烦祭祀,是水牛湾祭祀文化的魅力。

图为韩泷寺供俸的诸神祉。
水牛湾是一首用波浪行文,微风润色,芦苇形容,白鹇标点,码头断句,卵石组词,红岩立意的史诗,是撰写民间文化,孕育码头经济,绽放人类智慧的综合河湾。
我们如功德圆满的取经者,欣然登岸。俯视夕照下如洒满金粉的江面,只见艄公驾驭着榄形轻舟,如离弦响箭,贴着江面,风驰电掣地直奔归途。
相关阅读:
南粤古驿道上的综合文化湾——水牛湾(上)
作者简介:
黄玉美,韶关人,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家。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