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粤北地区植物标本采集研究(2) 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据为例
2023-03-07 下午 02:04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分享

  3 人物贡献

  3.1 抗战前:1937年以前

  抗日战争开始之前,陈焕镛和蒋英先生就开拓性地创建植物实验室,随后两位先生带领团队翻山越岭收集了大量植物标本,植物标本研究事业蒸蒸日上[8]。

  3.1.1 创建植物实验室(陈焕镛,蒋英)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后,陈焕镛先生应聘到理学院生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陈焕镛先生转教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林学系,同年蒋英来到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随后陈焕镛先生与他的学生蒋英先生一起白手起家创立了中山大学农学院植物实验室,经一年努力,研究事业蒸蒸日上,1929年,该室扩展为植物研究所,即现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前身。蒋英先生为植物园标本馆采集了第一份标本,随后无数的学者在这基础上开枝散叶,为如今华南植物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

  3.1.2收集标本(陈焕镛,蒋英)

  从1928年至1934年,陈焕镛先生亲自制订采集方案与程序,组织率领4个采集队,赴全省各地采集达94次,2113天,采集标本28967号,还发掘不少有经济价值的野生苗木,栽培于植物标本园[31]。

  1930年蒋英先生担任南京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室主任,并兼贵州、云南、广西、江西、湖南等地植物调查队队长,在此期间蒋英先生整整六个年头没有进过家门,他的足迹走遍半个中国的山岭。在此期间采集的植物标本一万七千多号,每号十五份,总共二十多万份,还有上千号的木材标本。[32]

  3.2抗战中:1937-1945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光里,我国的植物学家蒋英、陈焕镛先生依旧不忘初心坚守内心信念,拼尽全力保护标本,而蒋英先生也身体力行,带领着后辈陈少卿、梁宝汉、徐祥浩等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收集标本,为了祖国植物研究的继承发扬,蒋英先生在炮火之中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坚守祖国放弃了难得的出国机遇和重金聘请。

  3.2.1保护标本(蒋英,陈焕镛)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市区的农林植物研究所中大批珍贵的植物标本、文献图书、仪器于1938年春被全部捡出,并租用广九铁路车皮六辆,分批运往九龙,以图保存。

  为了贮放好这大批珍贵标本并继续开展工作,陈焕镛私人出资在香港投承荒地建筑一幢三层楼房,于1938年9月在此成立该所驻港办事处。然而,同年10月广州沦陷,当时陈焕镛仍准备对石牌植物标本园作最后之营救,广州沦陷,敌军入市,陈焕镛才匆忙奔赴沙面英租界,心系石牌标本园各种植物的他,因为敌军检查严密,无法回去探视。几天后,石牌标本园留守人员陈少卿乔装小贩逃出报告,始知标本园已遭日军蹂躏。陈焕镛匿居沙面亦不安全,后经多方设法,始与梁培基先生同行,离开广州到达香港,继续主持植物所研究工作,在学研究生亦得以在港继续就读。

  此时,中大已西迁云南澂江(澄江)。植物所曾多次准备内迁回校,但受限于300余箱标本、书籍、仪器等物和战时种种条号而无法成行。滞留在港期间,由于外汇关系与“国币”不断贬值,植物所经费极为拮据,只得由陈焕镛垫支及出面向钱庄借贷,以资维持,截至香港沦陷之前,由他垫支及赊欠钱庄之款已达万元。

  1941年中大迁回粤北后,同年冬,又派蒋英教授等奔赴栗源堡设立分所,当时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已迫在眉睫,植物所经济空前困难,经多方张罗,始凑足蒋英教授之川资。蒋英回农学院后,即组织调查队分赴湘南、粤北等地采集标本,以备战后合并充实植物所之研究资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敌占领香港。植物所遭日军包围搜查,由于标本、图书均有国立中山大学的标志,被认为属于敌产,派兵监守。际此危急关头,陈焕镛本可率领员工混于难民之中逃离香港,然而他念及那15万号珍贵植物标本、4000余部中西文图书及仪器等物,不忍舍去,最后下定了“只有物亡我亦随物亡,物存未敢先求去”的决  心。

  1942年3月,适逢伪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林汝珩到港,要求植物所迁回广州,并允协助运返这批标本图书,将前留广州原所之公物一并发交植物所管理。陈焕镛教授与全所职员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按照林汝珩的计划迁穗。但声明植物所乃纯粹科学机构,拒绝涉及一切政治。后几经波折,终于在1942年4月底将存港标本等物运回广州[31]。

  3.2.2收集标本(蒋英,陈少卿,梁宝汉)

  1938年10月,蒋英先生再次来到粤北,采集植物标本,于10月15日在乐昌采集了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等大批标本。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蒋英先生带领陈少卿、梁宝汉、徐祥浩等研究生,和40多名工人从广州湾(现在的湛江港)辗转来到粤北,在韶关乐昌坪石北部的湖南宜章县栗源堡继续开展研究和教学,命名了1个新属、51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在此期间,他带着研究生,跋涉在粤北南岭各山脉以及衡山、阳明山等峰峦中,采集植物标本。经过2年多的采集,在栗源堡建起了一个储藏有四万多号标本的植物标本室。1944年坪石沦陷后,他又把这批标本藏到二十多里外的坪游山村,直到日本投降,这批标本才搬回广州,充实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等植物标本馆的馆藏标本量,也为《中国植物志》这部当今中国最全面的植物大字典的编研提供了大量凭证标本和素材[33]。

  3.2.3教书育人(蒋英)

  1942年2月在栗源堡,蒋英先生担任搬迁过来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学部主任,兼农林植物研究所代理主任。在抗战大后方的艰苦岁月里,他出色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开展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生活条件如何艰苦,蒋英先生都想方设法克服。生活物资缺乏,他带领学生和工人与当地农民一起种植蔬菜、水稻、木薯等农作物,同时种植桑树、蓖麻等经济作物,传授当地农民科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状况。在此期间,蒋英先生一直住在简易的标本馆里,始终没有中断科研和教学工作[34]。

  3.2.4坚守祖国(蒋英)

  1941年春,蒋英曾接到荷兰国立植物标本馆送来聘书,许以重金聘他编撰《马来西亚植物志》。那时正是抗战极为艰难的时期,蒋英随中山大学农学院从云南迁至湖南宜章,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生活十分艰苦,面对难得的出国机遇和重金聘请,他首先想到的是祖国尚在危难中,为祖国编撰植物志的愿望尚待努力不能中断,于是他复信婉言谢绝。事后,他还赋诗抒怀以表达他热爱祖国的真诚之情[34]。

  3.3抗战后:1945以后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英、陈焕镛等植物学家迅速回归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老前辈们创新教学方法,吸引新鲜血液;探索植物资源,打破资本垄断;编写植物志集,巩固研究成果等努力为我国植物标本及植物学研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3.1探索教育(蒋英)

  蒋英先生和老师们一起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开创了“陈列辅导”教学法,把课程实验的全部内容,用各种直观教材、挂图、显微镜照片、生活标本、腊叶标本等,连同说明、讲义,分门别类陈列展出,辅以解说,如同举办展览会等,使得植物教学生动有趣,同学们对植物学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32]。

  3.3.2探索植物(蒋英)

  传说中国不长橡胶树。1951年,蒋英先生被委派寻找野生橡胶资源。经过两年的辛勤工作,蒋英先生基本摸清了华南地区橡胶植物资源情况,发现了花皮胶藤、酸叶胶藤、红杜仲藤、毛杜仲藤和鹿角藤等多种含胶量高的野生橡胶植物。又如20世纪60年代初,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曾对我国降血压药生产原料蛇根木进行封锁。于是蒋英带领助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云南发现了野生的蛇根木,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云南萝芙木、广西萝芙木和海南萝芙木,基本摸清了我国萝芙木属植物资源。此项研究成果为我国医药工业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作出了巨大贡献[33]。

  3.3.3编写植物志(陈焕镛,蒋英)

  新中国成立后,华南植物研究所在陈焕镛先生的领导下,编写出版了《广州植物志》(侯宽昭主编),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方植物志;接着又编写出版了一部450万字、分为4卷的《海南植物志》(陈焕镛主编)[31]。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蒋英被聘为编委,这时他已年届花甲,但为实现其多年夙愿,他毅然接受了编撰第30卷第二分册和第63卷的光荣而繁重的任务,并决心在有生之年,倾注全部心血,努力写好植物志,以报效祖国。与此同时陈焕镛先生又与钱崇澍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植物志》。此书不仅为开发祖国植物资源和有关植物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资料,而且对世界植物学也是一个重大贡献[34]。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8]南粤驿道网.粤北深处溯源华南国家植物园前世今生.[OL].http://www.infonht.cn/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2731&ColumnId=61,2022.。

  [30]陈焕镛教授与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坪石众先师小记(15) (infonht.cn)http://www.infonht.cn/ViewMessage.aspx?MessageId=9063

  [31]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焕镛教授(scau.edu.cn)https://hnr.scau.edu.cn/2019/1108/c8272a203031/page.htm

  [32]植物分类学家蒋英先生在粤北“学术抗战”的烽火岁月 (infonht.cn)http://www.infonht.cn/ViewMessage.aspx?MessageId=9093

  [33]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蒋英:坪石众先师小记(16) (infonht.cn)http://www.infonht.cn/ViewMessage.aspx?MessageId=9093

  [34]矢志不移发掘祖国绿色宝藏——记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蒋英教授 (scau.edu.cn)https://hnr.scau.edu.cn/2019/1109/c14231a294711/page.htm

 

  相关阅读:

  抗战时期粤北地区植物标本采集研究(1)

 

  [报告作者:林宇栋、庄祖琳、杨茉、张钞富、周思彤(华南理工大学);指导老师:施瑛、肖潇(华南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