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驿道到国道,深圳主干道的几百年变迁
2022-12-28 下午 05:1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土生土长深圳人”   
分享

  “将来全县公路告成,则东连广九铁路,南达香港,西连太平,北接东莞,无不控制不及之处,得交通利便之益,商贾无道阻之患,金融有输入之机,与乎文化实业,皆有发展之希望”。——胡钰(1929年宝安县长)

1

1984年的深南大道。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一个城市的道路可以见证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巨变,也可以说是历史脚步的记载者。从古道到现代国道,深圳的主干道的走向,也发生了不少的改变。

 

  新安的古驿道

  古代也有类似现在的城市主干道,那就是驿道。驿道重要作用是为了传递政府文书,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宋朝有驿传制度,宋代称邮递驿站为“铺”。元代其制度更加严密,州县凡十里为一铺,大事遣使驰驿,小事文书由铺吏传送。明、清因之。

2

古代广东最重要的驿道——梅关古道。

  深圳地区明清古驿道,就是联系东莞县城、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的明代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新安县从东莞县析出之前,根据天顺《东莞县志》、万历《广东通志》、康熙《东莞县志》的记载,在东莞县城-东莞所城(南头城)-大鹏所城之间,东莞县总共设有35个铺舍(即邮递驿站)。

3

《天顺东莞旧志》记载的东莞县的邮铺。

  清朝时,新安县境内的驿站发生了不少变化,部分驿站被裁撤,同时又新增了一些驿站。根据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清朝时,新安县有2舍12铺,分别为息民亭次舍、闩门铺次舍、急递铺、流塘铺、白沙铺、栗木岗、周家村、李松蓢、大涌铺、月岗铺、彭坑铺、大鹿铺、下岗铺、大鹏铺,其中,白沙铺即息民亭,周家村即闩门铺。

4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的新安县邮铺。

  明清时期,深圳地区的驿道,以县城南头为中心点,分东西两线。

  西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是沟通东莞、新安两县县城的“主干道”,绝大多数的铺舍都在此线。与现107国道不同的是,由于黄田与福永间有佛子坳与大茅山的存在,因此驿道在流塘村附近往北折,经现在的石岩、公明,最终从莲花径进入东莞。

5

明清新安-东莞驿道大致路线。

  东线的作用主要是沟通大鹏所和南头城。不过由于新安东部山路崎岖,驿道也是贴海而行,沿途村少民稀,从南头到大鹏,政府只设了六个铺舍。

  整体而言,古代深圳的驿道设置,基本上是因地制宜。但也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约束,县城与经济最发达的西路归德场的陆上交通还是非常不便的,县政府对归德场一带治安的管辖,也是比较吃力。直到民国,这一问题,仍亟须解决。

 

  宝太-宝深公路

  1911年,广九铁路正式通车,至此,绝大多数官员来宝安,都是先乘坐火车到深圳,再通过其他路径到县城南头。

6

民国初年东路人民去县城的大致路线。

  在1924年《宝安学会》杂志收录一篇由曾子琴撰写的《我邑公路刍言》。里面介绍了东路布吉、深圳一带是如何前往县城南头的。曾子琴写道,东路人民去往县城,往往是选择乘坐广九线到达香江,再乘船横跨后海,最后上岸步行至南头。虽然曾子琴的说法有一定的夸张程度,但也不难看出,旧有的古驿道已经满足不了宝安人民的出行。

1

佛子坳和大茅山是西路到县城的一道天然阻碍。

  而全县最发达的西路,也因为与县城沟通困难,从而造成当地土匪横行、地方百姓好斗的局面。直到1928年,南头只有一段仅修了4里的从南头到大沙河(计划修13里)的南沙公路。总言之,当时从县城南头出发,无论去东路西路还是北路,都十分不便。对此,宝安县政府决定,修路。

  修路也有轻重缓急,对当时的宝安县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修筑南头前往深圳和南头前往东莞的公路。上世纪二十世纪末,宝安县政府开始筹建宝太(南头到太平)、宝深(南头到深圳)两条主干道。

2

黄:宝太公路。蓝:宝深公路。

  据说,原来计划的宝太公路的走向,与旧驿道类似,都是绕道石岩,经公明到松冈。后来经过新桥乡绅曾克齐的建议改为修建绕道下十围,经福永、沙井再到松冈的路段。这个走向是便利了县城南头和西路的沟通。早在1924年,曾子琴便建议修建由南头到云霖墟的南云公路。

3

宝太公路的开通联系了西路与县城。

  1929年,宝太、宝深公路同时修建。但由于经费原因,两条路的修建都面临非常大的问题。直到1935年,宝太路(共四段)也仅有第一段可通车。几年后的1938年底,日本侵略华南,原本就没修好的宝深、宝太两条公路都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路况堪忧。尽管战后两条公路都得到一定的修复,但路况依然不乐观。

4

宝太公路遭受日寇轰炸的报道。

  在1948年创刊的《深圳通讯》杂志,多次提到了宝深公路的“惨状”:“宝深公路历久不修,路面凹凸,桥梁腐坏,当车行时,跳上跳落,如驾小舢,浮于惊涛骇浪中,随时有覆车伤人可能”(第一期);“公路太坏了——宝深公路迄未通车”(第八期)。

5

《深圳通讯》的报道。

  1948年秋,广东省政府将该线划为省干线公路,1950年,宝深-宝太公路线被编入107国道。

 

  广深公路和深南大道

  1953年,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往深圳,宝深-宝太公路线也最终被叫成宝太路。与解放前的土沙路不同,新建立的人民政府对宝太路进行的大力修建,路况较之前大有改善。此后,该线经多次改造,局部路基裁弯取直、降坡、加宽、加高等,达到四级路标准。

6

已纳入107国道的宝太公路(1955年分省地图)。

  深圳市成立后,政府在原宝太公路的基础上,建造了有名的广深公路。上世纪80年代起,广深公路是广深经济走廊最繁忙的通道,车流量逐年上升。相关资料显示,1974年107国道宝安段日均交通量为582车次,1984年为5407车次,1994年为42150车次,2003年为75548车次。

1

1997年的创业立交。

  广深公路对宝安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繁华的商业氛围使得广深公路成为了市内最忙的国道,其承载量早已饱和,交通堵塞情况经常发生。因此,改造107的声音一直存在,许多人提议,参照深南大道,将107国道按照城市顶级市政干道的标准实施整体升级改造。

2

如今的107国道。

  深南大道也是原来107国道的一部分,起止点是深圳镇和南头,故称深南。特区成立刚时,当时的这段路只是一条简易公路,由碎石和泥土混合铺垫。1980年,深圳市政府在蔡屋围到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深南大道由此诞生了。

3

80年代的深南大道。

  1982年,那条7米宽的道路被要求扩宽到60米,深南大道的名字也在那时逐渐响起。自80年代起,深南大道被划为市政道路,此后,深南大道得到扩建和完善,并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逐渐延伸。如今,20多公里长的深南大道横跨罗湖、福田、南山三区,它是深圳市最长的一条市政路。2004年,深南大道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4

如今的深南大道。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土生土长深圳人”,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杨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