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历史上的首位进士:黄僚(唐)
2019-03-05 上午 11:12   作者:叶俊新   
分享

1

  清雍正九年(1731)黄大鹏(平远知县,江苏人)主修的《平远县志》,明确记录“唐朝进士黄僚”是平远“东石人”。笔者据现有资料,对史载梅州市首位进士黄僚作了初步探究。

2

  史志所录的梅州唯一唐朝进士

  通志、府志、州志及县“黄志”均记录黄僚为唐朝宝历二年(826)进士。如,明嘉靖十四年(1535)戴璟编《广东通志初稿》,收录隋唐时期(581-907)张九龄、黄僚等共23名广东进士,而潮州府仅黄僚一人,“程乡人,宝历二年”。该志编时现平远未设县治而地属潮州府程乡。以后历次修的《广东通志》都把黄僚记为唐进士,增加了“朝奉郎,大理寺丞,知琼州”。《潮州府志》、《嘉应州志》同样明确地把黄僚记入进士唐朝条目。

  府志、州志疑点是:“按唐书没有‘朝奉郎’之称”。但笔者查《全唐文》卷四十七《罢张增叔孙胜诏》,称“朝奉郎”张增。

  《琼州府志》卷二十三载:琼州刺史黄僚,“宝历二年任”。唐刺史掌握州一级军政大权,级别与知府相当。

3

  “黄驾”或“黄价”有可能是黄僚

  唐宝历二年科举进士中有没有黄僚呢?查《唐摭[zhí]言》卷八记录一个“阴注阳受”的奇事。宝历二年杨嗣复主考的第二榜,有个道人通过与鬼神沟通,得出了中榜名单“非头黄尾,三求六李”。结果开榜后完全一样:裴俅考取状元,“黄价居榜末”,另六个姓李的进士均符合。该典故在《分门古今类事》中则记作“黄驾末位”。

  清朝编撰的《登科记考》记述,唐敬宗宝历二年“进士三十五人”,只有杨嗣复榜12人具姓名,其中“黄驾。一作‘价’”。黄驾和黄价都查无籍贯佐证。笔者认为唐宝历二年进士“黄价(價)”有可能是“黄僚”翻刻之误;“驾末位”之“驾”或是对黄进士表尊重行文,强以为“價 ”而取“僚”之形、“驾”之音,实则黄僚。但黄僚也可能在当年进士“三十五人”中而不在该榜12人里。

4

  加考“三礼科”而获授官

  府志、州志、县“黄志”在明确黄僚是唐进士时,还记其“三礼出身”。“三礼科”,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唐(789年)设立;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唐进士在取得身份后,须吏部加考“博学宏辞科”或“三礼科”等方能当官。杨嗣复即20岁被录为进士,21岁再通过“博学宏辞科”;张九龄中进士后,再通过了“道侔伊吕科”而任左拾遗一职;黄僚是在取得进士身份后,通过了“三礼科”后被授予“朝奉郎”、“大理寺丞”等职,接着任琼州刺史。宋初沿唐制,如,“父子进士”的古成之儿子古宗悦也是“三礼出身”。宋神宗时各科合并为进士科,“三礼科”停止。殿试取得身份后的明清进士任职也必须再通过吏部“朝考”。

5

  “文章首出岭海”“宗孔而觉群蒙”

  《资治通鉴》是史学典范,其主编司马光重视谱牒史料。据清嘉庆十年抄本《梅州黄氏老谱》(宋称梅州,推测应抄宋谱):唐朝节度使黄知(世系不明)退隐“义化都”(今平远东石、坝头、大柘等地)居住,生黄僚(1世);黄僚聪明英睿,博通经史,唐敬宗宝历二年考中进士,再通过三礼科,官至朝散大夫、大理寺丞、琼州刺史,“文章首出岭海,政治卓然不群”;黄僚儿黄庆吉(2世)、孙黄秉錿(3世)都在朝廷任过职而墓安“义化都”。客家口语“墓”习惯略称“地”,现东石“上黄地”村和邻近“下黄地”村之得名,可能与居住地或祭祀地有关。曾任平远知县的黄大鹏,应该是在本地作了切实考证后,才敢记黄僚为“东石人”的。黄僚父迁义化都前及黄僚俸满去官归乡后情形,有盼方家补充考据。

  光绪十三年黄氏家谱《江夏渊源》显示,“唐年间进士”黄僚在清朝被供在嘉应学宫里。北宋前期潮州知州彭延年,对前贤黄僚像题赞:“宗孔孟而觉群蒙,学天人而变大荒”。

  以上所列资料和观点仅供参考。该指出的是,由于宋末客家子弟响应文天祥顽强抵抗,元兵曾血洗梅州,现各姓多数是元明后迁或返迁后裔。谱牒相错不应影响我们对先贤的尊崇。黄僚公是黄氏宗亲的骄傲,黄僚进士更是梅州市的荣耀。

  隋程杉“学术征”、唐黄僚举进士,反映了在程旼携家衣冠南迁、化育一方后,隋唐时期程乡的文化与教育并非落后,反或在岭南前列。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文/图:叶俊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